“所有寶貝都要和爺爺奶奶一起配合,把球吹過‘小河’才算勝利哦!”近日,在路橋區路北街道隆湖社區雙齡共養服務綜合體內,傳來了孩子們和老人們的歡聲笑語,他們正在托育人員的指導下參加科學育兒課程。
“我女兒讓我幫忙培養孩子的感統能力,之前還有不理解和不明白,有這樣的課程指導我就懂了。”在活動現場,朱奶奶對這樣的隔代親子課程贊不絕口。
目前,路橋區開展黨建引領“朝夕相伴”雙齡供養行動,加強“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共享、機制共建、活動共融、多元共促,在全區打造雙齡共養服務綜合體11處,為“老幼共融、朝夕相伴”的美好圖景實現有力托舉。
整合資源 代際交流就近享
享受助餐服務、參加文娛活動……在橫街鎮剛開業不久的“老省心”綜合體,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各種服務。
與“老省心”綜合體相距幾十米的就是全市首家開到鎮里的婦女兒童服務中心分中心。除了開設素養提升及兒童假期托管班級以外,分中心圍繞科學育兒、養老敬老等領域,提供育兒知識講座、親子繪本閱讀等隔代親子課程。
據了解,路橋區按照單個集成或“一主多副”的模式,加快完善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優化共駐共建共享服務生態,集康養照護、托幼托育、文化教育、助餐配送等多種服務于一體,形成更多社區居民“觸手可及”的復合型雙齡共養服務綜合體。
“我們推動養老托育服務體系一體規劃、一體實施、一體突破,因地制宜建設雙齡共養服務綜合體,實現群眾服務就近可及。”路橋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免費洗發理發、剪指甲、中西醫診療……每個月的4日、10日、17日、25日,路橋區社發集團養老服務公司都會安排護理人員,在路北街道洋洪社區“老省心”綜合體開展服務。
參與這些志愿服務的,主要是路橋區探索建立的“1+X+N”雙齡共養服務體系成員,“1”為鎮(街道)黨(工)委牽頭負責、村(社區)黨組織承擔運營主體責任,“X”即部門單位、國有企業、社會組織、市場主體等多方力量;“N”則是村(社區)黨員、機關在職黨員、“五老”聯盟、熱心居民等組成的“朝夕相伴”服務團。在多方力量共同參與下,活動形式更為豐富。
爺孫都能參與的趣味運動會、特色互動的手工活動、能一起打八段錦的黨群夜校……
路橋區以黨建引領聯接需求端和服務端,建立起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活動清單,保障活動能按照周期定期開展。
根據線上發放調查問卷征求到的居民需求,洋洪社區本周將在綜合體內開展“膳食營養親子課程”,為“一老一小”提供膳食均衡指導。洋洪社區黨總支書記解曉娜告訴記者:“我們積極和培訓機構、公益組織等‘社區合伙人’接洽,滿足老人和小孩們前期的點單要求,讓他們享受更多優質服務。”
強化支撐高效運行可持續
在路橋街道古街社區“老省心”綜合體內的康復訓練區,老干部張大爺在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鍛煉。
談及為何選擇在社區里進行康復,張大爺說:“這里方便又便宜,而且預約使用康復器材,都會有專人陪同。還包含了24小時守護監測,每天才3元。”
服務好又平價,得益于政策的支撐和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引進。路橋區通過加大政策資源傾斜力度,采取服務補貼、場地租賃、設備購置、水電氣費用減免、信貸稅收優惠等多種形式,鼓勵雙齡共養服務綜合體引入第三方專業養老托育機構合作運營。
養老機構運營負責人杜筱筱說:“場地政府提供,而且運營也有補貼,支持我們開展養老服務。”
在打造好“老省心”綜合體的同時,路橋街道積極引入合沐家托育機構,引導路橋街道實驗幼兒園開設托育部,提供全日制托育服務,實現校社共育,目前共有60名幼兒入托。
目前,該街道探索建立長效運營優秀服務商名錄遴選與退出機制,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供給潛力,有效降低運營成本,讓群眾能享受到更“價廉物美”的服務。
此外,路橋區加快養老托育專業人才培育,建立政府-機構-村(社區)三方協同的“育選用”全鏈條培養機制,依托各實訓基地平臺,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從業人員、護理員培訓,實現養老托育機構從業人員持證上崗。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