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一些時下流行的游戲,每個項目都要落實到個人,我們爭取把這次活動辦好。”前陣子,臺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老師們又忙了起來。他們要把“流動少年宮”活動帶進路橋橫街中心小學,讓孩子們能在課堂活動與互動體驗中開闊眼界,增強對科學知識和民俗文化的理解。
據了解,“流動少年宮”活動是共青團浙江省委的惠民項目。自2012年啟動以來,我市每年固定開展12場活動,走進臺州的鄉村、社區和海島,把豐富多彩的活動搬到偏遠地區兒童的身邊,至今已走過80多所學校。用老師們的話來說,這項“與愛相關的事業”,他們一直在路上。
2012年10月,臺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老師們來到仙居淡竹鄉中心小學,開展“流動少年宮”活動。那是他們第一次把趣味科技項目帶進校園,送給偏遠山區里的孩子。
“雖然他們是山里的孩子,但一個個都非常乖巧懂事,聽話得讓人有些心疼。”參與活動的老師魏飄告訴記者,當時他們帶來了很多游戲設施,沒來得及拿下車就被孩子們主動搬走了,一件一件整齊地在校前廣場上放好。他們迫不及待想玩,卻又十分謹言慎行,生怕一不小心弄壞機器,失去體驗機會。
“少年魯班”“暢想音樂”“云中跳躍”……30多個活動項目,是老師們結合當時的流行趨勢,專門為這些山里的孩子定制的。很快,活動便在孩子們的期待中拉開了序幕。
“當時人氣最旺的,要數‘切水果’的游戲了。”魏飄說,用人體感應操控的智能科技,是這些孩子從來都沒體驗過的項目。小手劃過屏幕,一塊塊水果隨之而斷,孩子們的興奮之情洋溢在通紅的小臉上,也讓在場的所有老師感觸頗深。
“在這些留守兒童居多的山區學校里,還有許多教育資源和現代科技知識薄弱的地方。”魏飄告訴記者,“而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好的資源、設備帶到偏遠山區小學和農民工子弟學校,讓大山里的孩子也能體驗到科技和文化的進步”。
而同時,在路橋啟智學校的操場前,響起了陣陣悠揚的歌聲,臺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師徐朦昱正用鏡頭記錄著孩子們動情歌唱的瞬間。這是一所公益性質的特殊兒童教育學校,生活在這里的孩子,都是患有不同程度智力、肢體障礙的特殊兒童。
2015年,在了解到這些孩子們的生活情況后,臺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老師們與學校主動對接。“那是我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走進特殊教育學校,教有智力障礙的孩子體驗科技項目,了解科學知識。”當天的這場活動,令徐朦昱印象十分深刻。她說,這群孩子雖然不同常人,但他們體驗項目時認真、積極,有著最可愛、最純真的心。
“這次活動之后,也讓我們更堅定了把‘流動少年宮’一直開展下去的信心,讓更多山區的孩子開闊眼界,身體力行地感受科技氛圍,享受到不一樣的優質教育。”徐朦昱說,目前,“流動少年宮”活動包含了科技創意類、游藝暢玩類和動手制作類等40余種項目,下階段還將利用資源優勢,與校外教育的優質資源進行整合,突破校外教育的傳統模式,為全市青少年搭建起一個更好的活動平臺。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