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
轉眼間
歲月的鐘要撥到了2020年
突然發現
2000年原來是20年前
1990年原來是30年前
1980年原來是40年前
……
老了,老了
一張照片,一刻回憶,一段時光
那一年的臨海是這樣的…

▲70年代臨海西門(西城下拍的電視劇)

▲1978年臨海巾山路上的阿婆

▲80年代在臨海南門頭進城賣菜的農民
那時候的臨海冬天,好像動不動就下雪,用天寒地凍形容再也不過了,從照片上看農民挑擔上的菜全是雪,地上已經結冰了,那時候的農民真不容易…

▲1979年臨海五七小學練毛筆字的學生

▲臨海縣摩托車廠
有多少人還記得,臨海摩托車廠,要知道摩托車在當時可是相當現代化的工具…臨海摩托車廠在當時可是很牛的,在臨海也算是一塊招牌…

▲1983年 臨海郵電局
什么事?這么熱鬧!臨海郵電局門口,以前我們寄信,拿報紙,發電報的地方,就是現在回浦路跟赤城路交界口…

▲80年代 臨海老東湖飯店
那些候到東湖飯店下館子可是不得了的事,東湖飯店門口的那四頭豬真大,我們小時候叫“豬噥噥”,那個時代豬可是在城里街頭亂跑的,但是文明素質比現在一些寵物要強…

▲來一起敲鑼打鼓的歡迎:臨海全國紡織勞模會議代表歸來…

▲1982年在臨海回浦路騎自行車上班的市民
那時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萬事萬物都散發出蓬勃而生澀的活力…

▲80年代的臨海江下街
聽老人們說以前臨海江下街東起靖越門,西止興善門,古香古色的店面一家緊挨一家。冒著騰騰熱氣的餛飩、湯圓、豆面碎的挑子,穿行其間,叫賣的吆喝聲,悠遠而深長…

▲1988年代在臨海巾山路上行走的耍猴人
那時候臨海有很多這樣的耍猴人,那時候我們小,有時真有點同情那些猴子…

▲1985年紅樓前的小書攤
在紅樓的小巷里,還有在臨海老影院門口,有這樣的小人書攤,那時候是一分錢一看,現在己經沒有一分錢了,要知道那時候的小人書畫得都是傳統文化的精華《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不像現在的小朋友整天看手機,從二只眼睛看成了四只眼睛…

▲ 80年代錄像廳門前的廣告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精神文化生活可不像現在這么豐富。以前的錄像廳可是藏著幾代人的青春密碼,你還記得嗎?盡管錄像廳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可是那些70后、80后們記憶中的美好片斷卻從不曾遠去。

▲1982年回浦路上的醫療服務

▲80年在回浦路上 看港臺明星海報的情侶
這張老照片拍攝于80年代末,在那個年代,港臺風刮得很厲害,梅艷芳、成龍、小虎隊等當紅港臺明星都成了大家的偶像。

80年代90年代港臺文化流入,美女,汽車上掛歷了,要在以前想也不敢想…時代變得太快了,這位臨海老大爺還真有點想不通!

▲1998年紫陽街巾山路口(原躍進飯店)
說時躍進路口,就想到以前這里有個躍進飯店,不要以為現在白塔橋飯店有多牛逼,以前的躍進飯店跟白塔橋可是不相上下的!

▲紫陽街路口,看出來了嗎,
現在紫陽街的大人面店位置!

▲90年東湖門前賣氣球的孩子

▲1991年在東湖體育場跳交誼舞的人們
說實話,‘交誼舞’來自西方,又是男女雙方參與活動,被當時的大媽們認為是洪水猛獸,開始在當時的社會上還是有很大爭議的聲音,但最后卻風靡全城,達到頂峰時,夜晚臨海街上的小后生,小陀娘都不見了,有人說:“全上舞廳了…”

▲1992年西大街的早晨
臺州府城有一條小街,這條街的東邊叫《東大街》,西邊當然叫《西大街》…

▲1999年的四顧巷口(現古街大鼓處)
一洞天、二元巷、三撫基、四顧巷、五所巷…這名字取得真溜!真是“千年臺州府,滿街文化人”

▲1993年春節在巾山路行走的市民
光陰流轉,滄海桑田,
那時候的臨海已經回不去了!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
永遠留在我們老臨海的記憶深處……
老了!真得老了!
看懂的人都老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