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記者來到81省道07-1項目工地現場,沿路的高架橋、隧道和路基主體基本完工。幾十位工人正在做掃尾工作。項目總工唐榮祿說:“土建三天前完成,現在主要是交安、機電和綠化的施工。”
走進溫嶺市松門鎮的茶山隧道,眼前的光線暗了不少。偌大的隧道里只看到點點微光與幾個移動的黑影。他們是負責機電的工人,正為即將通車的隧道“打光”。
早上6點不到,隧道里灌進的海風帶著腥味與寒意。此時,胡師傅已爬上5.4米高的腳手架,挺直腰板仰起頭,靠著頭燈那微弱的亮光,認真安裝照明燈的黑紅電線,嫻熟地引線、接線與安裝。
半個小時后,胡師傅向同伴喊道:“好了,下一個。”接著手緊緊握住支架坐下來,底下兩位師傅用力向前推著腳手架“呼啦啦”地向前走,胡師傅站起來繼續安裝下一個照明燈。一眼望不到出口的隧道,兩側的照明燈有近千個。
“上個月初,我們十四五個人就在隧道干活了。這照明燈安裝復雜,普通燈接線十分鐘足夠了,隧道里的燈得花上兩三十分鐘。”胡師傅告訴記者,“兩個小時下來,脖子、手和腰都發酸,眼睛有時都會冒星星,另一個人就替換上去安裝。”
記者了解到,隧道的照明燈、風機、引導標識,消防器械安裝都由這批師傅負責。他們的工作除了要站到高處,還得蹲下施工。郭師傅指著隧道兩側的電纜溝說:“隧道進口260米、出口100多米的上方要安裝電纜支架,2.25千米的隧道有左右兩洞,兩側地面也得安裝,工作量大。”
郭師傅戴上手套,半蹲、彎腰,手中的沖擊鉆開關一開,使勁往混凝土中打孔。“混凝土硬,坐在板凳上鉆孔使不上勁,就得半蹲著。”兩側的電纜支架每隔0.8米一個,一天結束,郭師傅摘下手套,布滿老繭的手掌還是常常磨破皮。
“隧道的照明是通車安全的重要部分,我們不得有一點馬虎,再辛苦也要仔細。”機電組的師傅表示,國慶也沒有休息,一直加班加點施工。
工人肖林正拿著尺,準備切出標準尺寸的模板。他身后的電纜溝深有1.5米,一塊塊模板整齊地豎立著。“電纜溝這活不好干,挖土機挖好后,我們人工要修邊,再往地下打鋼筋,立模板和固定模板。上次爆模了,一切得重來,多花了兩天時間,所以施工時一直小心翼翼。”
走出隧道,進出口處的工人在貼蘑菇石、澆筑擋土墻;打樁車一路轟隆,灰塵飛揚,工人戴著口罩在打孔安插護欄,所有人都為工程“最后一公里”沖刺著。
唐榮祿告訴記者:“10月20日前將完成全部輔助工程,月底完工準備通車,比計劃提早了一個月。”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