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匡水書法作品
45歲的方匡水和728歲的柯九思,一位是年輕的書法教師,一位是元代書畫大咖,兩個臺州老鄉,他們在今年春天臺州書畫院的一個展廳里相遇,對話。
柯九思是誰?在元朝璀璨的藝術圈里,柯九思雖然沒有人見人愛的趙孟頫名氣大,但絕對也是很厲害的大師。他能詩能文,有詩、書、畫三絕之稱,特別是畫的竹子堪稱神品。
雖然這位元朝的藝術大師在幼年離開家鄉臺州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但這并不影響后人對這位賢達的景仰和向往。
在柯九思誕辰728周年之際,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的青年書法教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方匡水追慕先賢的高風,在家鄉舉辦了他的第一場個人書法展——君子九思。
方匡水書法作品
以柯九思的生平和詩文題跋為題,進行書法創作,汲取古人的智慧,融入今人的思考,多維度展示柯九思的藝術文化,可謂古今交融別開生面,方匡水進行了這樣新穎的嘗試和探索,讓人感到了特別的驚喜。
書展開幕的那天,觀者如云。書家和愛好者們驚嘆作品的質量,數量以及豐富的形式感和時代感。信箋上娟秀的小楷,古拙的隸書對聯,張揚揮灑的狂草,乃至躺在玻璃柜里的長卷,都讓人沉浸在線條的世界里,體會中國式的美和筆墨線條的厚重張力。
這種藝術的張力,在中國的古老大地上,綿延了幾千年,歷經朝代更迭,盛衰而依然生機勃勃。這是一代代藝人的傳承和創新。方匡水是藝術星空里的其中之一。
從蠅頭小楷到斗大隸字,從一方箋紙到數米長卷,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可以看出,方匡水二十年來的努力和用心,在小小的展廳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和爆發。很多人說,不敢相信,僅僅半年時間里,方匡水可以完成這樣豐厚精彩的盛宴。
方匡水書法作品
方匡水從小喜歡書法,他曾隨臨海馮質彬學金石,打開了藝術的大門,大學時又入溫州書法名宿馬亦釗門下,畢業后從事書法教學。幾年前,又去浙大訪學,成為陳振濂的弟子,并開始從事柯九思的課題研究,后考入湖北美術學院書法碩士,在導師孟慶星教授的指導下,進一步對柯九思史料的整理與學術研究。藝境無涯,厚積薄發,多年的沉淀,學養,讓他的字,尋蹤古人,卻又充滿了自己的個性。
所寫即所感。對于柯九思,這位同鄉先賢,方匡水滿懷著感情,追慕,景仰,多年來,他追尋柯九思的遺跡,遍訪名家,至今已發表多篇論文。正是這種特別的感情,融入了他多年浸淫的筆墨里,讓每一個字,每一滴墨,都有了粘性,都有了飽滿而生動的生命,都是“活的”。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精彩背后付出的艱辛。這半年來,方匡水與星空和孤燈相伴,甘于寂寞,埋首創作,他堅定要以最好的狀態最好的作品,向古人致敬,向今人匯報。比如他用歐陽通的小楷筆法寫柯九思的傳記,800余字,寫一遍下來就要幾個小時,他常常從晚上十點寫到凌晨四點,放下筆,抬頭望窗外時,天色漸明。他一次次的寫,一次次的棄,直到滿意為止。
在書房的深夜里,他和古人對話,靜如處子的寫小楷;而在體育館里,他則鋪開大紙筆走龍蛇,動如脫兔般地寫狂草,氣勢磅礴,讓不少名家驚嘆:“沒想到你的草書也寫的這么好!”
“今觀匡水四體,皆得心應手,直入堂奧。其篆書點畫單純,結體閑雅,線條富有彈性,尤不易得。隸書方圓互濟,輕重有致,天真醇和,經緯合度。草書如高山墜石,風雨行間,率性朗然,尤為奇活。行書楷書,晉唐風致,骨直氣清,文雅絕俗,類其為人。”浙江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黃厚明看了方匡水的作品后這樣評價。
在一場春雨里,方匡水的個人書法展剛剛落幕了,這是他學書二十年的一次總結,也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更是一場后俊和先賢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我們聽到了一脈相承的同樣對于君子品格的孜孜追求,聽到了同樣對于藝術精神的不懈探索;我們看到了君子九思,也看到了追慕君子九思的方匡水。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