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瀝瀝的小雨灑在后岸村的石板路上,錯落有致的農家樂外停滿了外地牌照的車輛。近日,華策電影學院“后岸拾光”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7人來到了位于臺州市天臺縣街頭鎮的后岸村,解鎖“和合共富,青年興鄉”的鄉村振興密碼。本次“后岸拾光”暑期實踐團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后岸村制作一部文化紀錄片,助力鄉村振興。
千年的石板路與活力創意的碰撞,古老的閣樓一個金黃色的logo異常耀眼,這就是后岸村的“青年空間站”。暑期實踐團來到了充滿年輕創意的小世界。空間站主理人陳沛新老師畢業于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他介紹了后岸村的概況,以及他們當初選擇來到后岸村的初衷。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后岸拾光 共興鄉村”為主題進行紀錄片創作,充分發揮影視攝影與制作、電影制作專業的優勢,以青年的視角記錄青年的故事,助力后岸村的共創空間打造文創IP,通過紀錄影像為后岸村的旅游賦予互聯網與創意的基因。
后岸村的共創空間,是青年交流的創意中心,陳沛新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感謝,希望可以和同學們共同交流,產生思想上的碰撞,通過真實的紀錄影像吸引更多青年下基層、進鄉村。
街頭鎮黨委書記許瓊在采訪中對實踐團的付出表示感謝,同時她提到,鄉村要振興,離不開年輕人的身影,他們就像新鮮的血液,能讓這片土地重新活絡起來,年輕力量與鄉土根脈的結合,能讓后岸村在保留鄉愁的同時兼具新鮮感,展現鄉村應有的活力,歡迎更多青年學子來到后岸,扎根后岸。
華策電影學院23級電影制作1班江俊杰表示,從挖石為生到靠山吃山,后岸走了很遠的路。不是忘了過去,而是終于走到了能看見未來的地方。
華策電影學院24級電影制作3班施灃愷表示,鏡頭定格鄉土與高山,幀幀皆是成長。光影記錄鄉村青年,更懂責任與溫度藏在鄉村里。
華策電影學院24級影視攝影與制作1班陳子檸表示,老街道變好看了,年輕人回來搞養殖、開民宿,特別有勁兒。大爺大媽說起后岸村的變化,笑得合不攏嘴。原來“青年興鄉”不是空話,是實實在在的新模樣。“我們拍的是視頻,記在心里的是這片土地的活力。”
當青春的腳步踏響鄉土,當年輕的創意扎根田野,鄉村振興便有了最鮮活的注腳。如今的后岸村,既有返鄉青年用鏡頭記錄的四季流轉,也有他們用雙手培育的產業新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回歸,正讓這片土地在傳承中革新,在靜謐中生長。數字影像賦能,助力青年興鄉,未來,當更多青春力量與鄉土根脈深度交織,鄉村的振興之路必將越走越寬,讓每一寸土地都綻放出屬于新時代的生機與希望。
(圖片:江俊杰 施灃愷 閔廷婕 陳子檸 王君儀 鄭語涵)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或電頭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稿件,均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并保留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